2012年7月8日 星期日

務實的景觀綠牆




    在地球暖化議題日益增溫的今日,面臨能源日益縮減的科技發展節能減碳也成為景觀建築綠化的必要選項。在減少碳足跡與發展綠色能源的風潮下吸引眾多建築朝向擁有鑽石級的節能標章為目標在多元的材料發展中不同類型甚而不同目的的綠牆發展孕育而生蜂擁爭相出籠呈現綠牆產業榮景並增加垂直綠化與立體農場的契機。此發展熱潮在「2010臺北國際花博」繽紛落幕之後便沉寂了一陣子,也就是在此熱潮之後,綠牆設置的必要性又引起討論,在都市綠化及建築減溫與功能性都在思索轉變。以目前著重都市減溫及增加都市美觀的功能性綠牆,我個人認為應仍有更多的討論與應用探討。但裝飾性或點綴性的綠牆仍可看待為應都市叢林裝設綠意而生。
    綠牆一詞顧名思義是一道長滿綠色植物的牆面,但是,形成這面牆的意義應是多重的,首先在環境的認知上,只要能掌握到當地環境特性與微氣候的變化,考量永續存在,對綠牆的功能及目的明確,所產生的綠牆設置必能長遠。但植物是形成綠牆的主角,如何選則適合當地環境的綠牆植物,應是設計者、材料發展供應商及施工維護端都需面對的課題與責任。目前的設施綠牆環境是人工創造的,從綠牆設施材料選擇、結構支撐,到選擇植物後栽培介質的調配到澆灌設置,督將植物細心呵護於尊貴套房的等級,進而期待植物生長無慮而形成茂密景觀圖像。其實另一關鍵在於水的利用,水的循環、節水、回收、再利用是植生牆開發重要的轉折,必須面對水源短缺及其他限制因子的存在,不能再無感的任意浪費水資源,有效利用資源也是永續城市與節能的基本要求。
    植生綠牆乃是利用建築物或設施物周邊或隙地種植綠壁植物的植物綠牆,它省略了繁雜的維持系統、設施與結構,避免日後設施維持或因設計不良而引起的植物枯爛,只要針對環境特性有基本分析與對應,選對植物、用對方法,就能擁有永續而乾淨的綠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