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9日 星期一

屋頂綠化現代觀


    「屋頂綠化並不是現在才有得新鮮名詞但卻現在最夯的用語台灣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經有多家景觀園藝公司及材料設備商主推屋頂綠化及盆組式屋頂庭園只是在21世紀面臨地球暖化,能源短缺及生態環境劣化的時空環境下,又全面引爆屋頂綠化的重視已格外引人注目。頓時植物學家、園藝家、建築師、景觀設計師及設備材料商,通通成為屋等綠化重要人物。
        日本及德國在綠化方面的成就一直是台灣學習的榜樣,尤其是日本在景觀資材及設施設備的研發是台灣學習的主要對象,德國在生態綠化、薄層減量觀念、植物運用及工法技術也深深影響著我們。先進國家在材料、工法、模式及植物選材利用也相對有較多的理論基礎,值得台灣在這方面的補足需求。德國早在多年前已將屋頂綠化視為對建築破壞自然平衡的一種補償,將綠地面積從屋頂綠化來補回。在日本也有過一句口號,呼籲每一屋頂多增加1㎡的綠地面積,結果多增加800,000㎡的綠地面積。
        在台灣,多年前的屋頂綠化著重於提供休閒遊憩為主的精緻屋頂庭園或是造景庭園,較少談論低維護、低管理的屋頂綠化,也就是較少與環境生態、都市環境改善、降溫節能與工程減量等聯結或被重視。在屋頂庭園發展一段時日之後,在屋頂栽培介質利用、植物材料選擇、屋頂排水與防水、修剪管理與維護等諸多問題也一一浮現,針對不同課題提出解決方案,來滿足不同需求的屋頂庭園型式,但在推廣簡式屋頂薄層綠化,簡單的說是幫屋頂覆上一層薄薄的綠皮,以提倡減量、節能、降溫、友善環境等多層細意的屋頂綠化。
態度是對綠化工法改變的開始
        於此,有心人士乃積極推動低建設費、易於維護及少管理的屋頂綠化工法,以台灣目前現況來說,屋頂綠化絕大多是解決太陽輻射熱帶來的都市熱島效益,也是最殷切施行的方向。利用屋頂綠化及工法改善及減少太陽輻射熱造成建物外牆、屋頂及附屬設施的熱能無法散却,需使用更多耗能設施來改善居住環境,增加地球暖化與能源損耗諸多不利的因素。許多研究顯示,只要在屋頂實施綠化或栽培介質與植物的敷蓋,就可達到簡易的降溫、節能、降雨逕流調節與降低太陽輻射熱傳導的多重效益。
        屋頂綠化依其所提供服務及目的的不同可粗分為:
        精緻屋頂庭園型  提供休憩及觀賞為目的
        簡約屋頂庭園型  提供基本的休憩綠美化的功能或是盆景盆栽偏好的組合盆栽庭園












        薄層屋頂綠化型  採粗放式管理的屋頂綠化休憩功能弱化在薄層減量及達成綠色敷蓋為目的主要的目的在於利用淺層介質提供植物基本生長利用大面積的覆蓋建築物屋頂阻絕太陽輻射熱照射與傳導的綠色工法強調低維護管理的綠化,運用於貧脊或惡劣環境的景天類植物成為主要的利用植物,但仍有許多植物尚未被發掘利用。利用此工法將可節省屋頂綠化、材料工法,降低但不致影響屋頂降溫的效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