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紅山區季節感的植物-烏桕
山邊一落美麗的嫣紅,不只是楓葉紅,這植物名為「烏桕」。冬季樹葉轉為鮮紅色,頗為壯觀。烏桕Sapium sebiferum (L.) Roxb. 大戟科(Euphorbiaceae )烏臼屬(Sapium) ,有瓊仔樹、瓊仔、桕仔、木樟樹等別稱。落葉喬木,樹高可達 15 公尺,胸徑見過約90公分 ,樹幹具造型彎曲多富變化;樹皮灰褐色,有不規則的深縱裂紋,老樹的栓皮層有剝落的現象;具有多數枝條,枝條初為綠色,後則略帶為灰褐色,光滑無毛。葉互生,菱狀卵形或菱形,先端銳尖或為短尾狀,基部鈍或楔形,膜質或紙質,全緣,表裡兩面皆光滑無毛,秋日至冬日落葉時常會變為紅色或深紅色。雌雄同株,總狀花序頂生,花單性,雌花萼深裂,裂片三角形。蒴果球形,背裂成3瓣,中軸宿存。種子近圓形,外被白蠟質假種皮。果實為蒴果,球狀橢圓形或近球形,具三溝,9~11月成熟,初為青綠,成熟時黑色,三裂,內藏種子三粒,黏著於中軸,黑色,外被白臘層的假種皮。種仁可製蠟燭、肥皂,油漆等。
生活中重要植物之一
烏桕為落葉大喬木,是很重要的民俗植物,木材質密硬重,加工後可做家具、
雕刻、櫥櫃之用。烏臼得名的由來:有一說法是因其樹老時根部黑爛成臼,而得名。烏桕的木材質地較有彈性,適合做『陀螺』的材料,所以坊間有『一樟,二瓊,三埔姜,四苦苓』之說。常作為砧板,或製作雕飾及家具的良材。
四季時序的指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