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文化地景

        自我的記憶以來,故鄉這在閩江口外的海上蕞爾小島,除了冷洌強勁的北風外,也是戰爭的最前線,更是孕育樂天知命子民的母親。戰爭,讓這小島有機會被看見,在炮火下堅持的馬祖,其島上子民主要的民俗信仰與台灣各地皆同--媽祖,守護海上討海人的天上聖母,更是這島嶼住民的守護神。
        早期牛角澳漁業興盛,在1960年以前,這裡一直是馬祖第一大漁村。長期以來鄰近海域魚汛不絕,抗戰時期馬祖更是一片榮景,花崗石屋紛紛興建,牛角澳口海面漁帆林立,常停泊多艘船隻。想起年幼孩提時期的海島生活,在初中以前每每在課後傍晚之際,就會在可眺望港口漁船入港的方向,專注凝視尋找忙碌返航船舶中父親的漁船,是否平安返航。尤其在季風狂起之際,隨著入港的漁船逐一注視,期待父親平安歸來,期待的記憶一直延續,記憶中的海島景觀是生活、是宗教、是敬天的文化地景。

生活地景

        馬祖列島大部份是由花崗岩組成,歷經千萬年的海浪侵蝕以及風化作用,呈現多樣化的地質景觀。馬祖傳統民居大都聚居天然澳口,方便討海漁業往返。依據自然地形,伴隨山順勢組合建築;村內巷道隨山坡起伏曲折,建築必是順應地形,櫛比鱗次,佈局自由靈活,構成了步移景換的空間景觀。傳統民居以獨棟雙層居多,造型方正,像極了一枚印章,所以稱為「印章屋」建築。為了適應海島強勁季風的自然環境,在瓦屋頂上壓著一排排的小石塊。在覆瓦之間再鋪一層仰瓦,仰瓦上壓石塊,使屋頂的整體和抗風能力更強些,又不妨礙屋面排水。這種壓瓦石的石頭壓鎮方式,因為很透氣,所以又稱會呼吸的房子。足見先民對抗自然的生活智慧。
        馬祖列島的特殊地理與地質環境,像是散落在閩江口上的珍珠,除了佈滿花崗岩的海岸奇觀,另外的應該是這「國境之北」的特有景觀植物。馬祖因為地理位置較接近中國大陸,因此同時有著海島與大陸的特性,孕育出許多獨特的動植物物種,且因島嶼特性而逐漸演化而成的原生特有種,如馬祖石蒜、馬祖紫檀與馬祖野百合等以馬祖來命名的植物。




綠色屋頂的改變--可食性景觀菜園

        多年前的一次台北勞工大學的社大課程中,利用學習中心的屋頂,結合課程的規劃,並設計課程的操作實務,「可食性的屋頂庭園」目的在於探討利用居家中的屋頂打造既是庭園,甚是菜園除了可休閒遊憩,也能採食分享。
        課程進行的過程中,除了瞭解屋頂排水功能外,在種植容器的材料來源,是利用在地的資源材料---木棧板,在五股、三重等地,緊臨工業城鎮,收集也較容易,佈置及植栽配置,就由學員各組分工合作,在操作中透過學員彼此交換意見,攜手打造農園的熱絡景象,在豐收的季節裡,學員透過栽培芥菜也煮了一大鍋鮮味滿滿的芥菜雞湯,分享共同經營的都市農園。安全的蔬食可在屋頂落實,著實令人愉快,透過簡單的設施栽培,永續的資材利用改變環境,改變景觀,更改變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