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造園,更喜歡嘗試不同造園素材的組裝應用。
一次的造園實務教學的機會中,訓練單位要求我帶領學員進行環境綠美化專業實務練習。當我接受到訊息的瞬間,忽然轉個念頭,何不將現場的缺點(卵石堆)轉為就地造景的優勢來利用,將其翻轉成為石組或是景石來使用。如何因地制宜來建造庭園或環境的綠美化,端看我們用何種態度來審視之。
道路一旁現場零亂的卵石堆中,我請學員們先觀察現場做初步分析,有何可利用之資材、地形或可借景之元素。接著我們來到訓練場中檢視那些零亂的植栽材料該如何利用,又如何避開直線生硬的佈置與刻板景觀印象。評估作業時間可容許的操作範圍。在觀察地形及現場分析完成並經討論後開始動手,先整理綠美化現場並清理雜物,將石堆中具可觀賞性的大小石挑選、分類並給予些許的調整其姿態與觀賞面向,不刻意修飾景石的位置(沒有機具協助),悉依現場的定點調整,如此便可在短時間之內將空間內可應用之景石佈置完成。將石堆場地中的卵石檢拾整放,做為卵石矮牆或修飾舖面,成為植栽的背景。將可利用之植物配置成色塊或曲線變化,雖是狹長之基地,仍可利用植物形塑多變化的綠美化空間。現場有一芭蕉樹可轉為借景的高大植物,指導學員稍做修剪成為景觀優形樹,雖然訓練場中可利用植物皆為訓練剩餘材料,但仍找到一株樹型不錯的變葉木,在調整觀賞面向後成為最具吸晴的焦點佈置。在原有狹長的基地中有一叢虎尾蘭,植群生長情況良好,將其納入本次植栽配置應用,其具厚實的植栽區塊做為全區中點控制與轉換最佳材料。利用黃金金露花的新舊材料的組合配置,以檢定訓練後之細葉雪茄花做為曲線區塊種植,可利用之植栽材料大致就位,請學員在栽植後再次修剪,將草坪舖置在接近道路邊側,形成具色彩與層次感的路邊花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